欧乐B牙线上新冠病毒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乐B牙线上新冠病毒,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新冠病毒到底是人造的,还是动物传播的?
- 2、新冠病毒现在出现了ABC三种类型,为何基因突变如此之快?
- 3、新冠病毒突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 4、中国大陆发现首例变异新冠病毒病例,这起病例是如何被感染的?
- 5、新冠变异的病毒叫什么名字
- 6、新冠病毒有多少种变异毒株?分别有什么特点?
新冠病毒到底是人造的,还是动物传播的?
如果是人造的,会有基因修改的痕迹,但是并不能排除是人工培育出来的。
打个比方,假定病毒可以侵入4种动物细胞的肺组织,你可以理解成以这4种细胞为食。给每种细胞命名为A、B、C、D(C为人体肺细胞),占比分别是50%:30%:15%:5%。如果我想让这种病毒主要传染人类,那我就只让它在C和D两种生物中进行传播,可以理解成只让它以C和D两种细胞为食。这个过程,会造成大量病毒被饿死,只有少量的病毒可以活下来。这个自然筛选的过程,会促使病毒向着某种方向进化,变成以感染人体为主。如果传染100代,200代,500代,也许再给这个病毒喂食A和B细胞,它已经不能消化了,反到变成只以C和D细胞为食!这就好像熊猫是杂食动物,经过上千年培育,变成只吃竹子一样!
这个进化周期,如果在自然界中,会非常漫长,不可能只传染人体细胞。但是如果在实验室中进行,可以加速几十倍!由于这个病毒只能吃20%的食物,经常吃不饱,其他的都会被饿死,所以它的攻击性也会进化得非常强,只要见到合适的细胞,就像水母捕食一样扑上去,刺细胞扎进食物中,毒素渗透进去迅速麻痹食物,以防自己被饿死。这就会加快了病毒侵入细胞的速度、吸收速度、传染速度、分裂速度,这样才能活下去。如果这种病毒真是人工培育的,那它应该会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它的寿命比较短,比普通的冠状病毒要短很多,因为它吃得快,消化快,分裂快,那它的寿命会缩短;第二点就是它的下几代,毒性会弱化,变得不那么致命。因为实验室培养出的病毒,只要刚刚符合要求,就拿出来传播了。一旦放出实验室,那些培育出来的特性并不稳定,可能会弱化。
按中国爆发的情况来看,湖北省疫情数量大于全国之和,这有点不太正常。定点爆发的规模太大,反而让人怀疑是投毒!而且武汉在中国地图上看,几乎是中心,这更符合投毒的特征了!以上内容,只是我个人猜测。目前科学家会先想办法研制疫苗,之后才有时间研究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你想得到准确的结论,恐怕要等好几年!
新冠病毒现在出现了ABC三种类型,为何基因突变如此之快?
据英国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和公开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过去的几个月内,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变化成3种不同但关系非常密切的毒株,主要研究过程,是在2019年12月24日到2020年3月4日期间,从全球若干确诊患者体内获取相应的病毒株体,对其分别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提出这个结论。
新冠病毒变异的有关情况
英国科学家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将其划分为3种不同的病毒毒株:A、B和C。其中A型与最早发现的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类型一致,被认为是原始感染病毒基因组,也是其它变异病毒类型的来源。而B型则是从A型中衍变而来,通过两个基因突变点将之与A型分隔开来,然后在B型的基础上又衍变为C型。
在对病毒基因测序的同时,研究者还通过病毒感染者的发病时间和地域进行关联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以下几个病毒的发展途径:
虽然A型病毒毒株在武汉发现,但在美国、澳大利亚的相关样本中所占比例更高。
在武汉居住的美国人样本中发现了A型病毒毒株。
武汉病毒样本中,A型病毒毒株所占比例并不高,而是以A型的衍变种类B型毒株为主。
东亚地区病毒样本也以B型为主。
欧洲各国的病毒样本以C型为主,而武汉样本中并未发现C型毒株,但在东亚地区的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有所发现。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钟南山院士很早就提出来的“新冠病毒虽然首先在武汉爆发,但可能并非是发源地”的论断。至于新冠病毒的来源问题,虽然现在还很难最终给予明确的结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指向,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得出来。
病毒为何会发生变异
基因突变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承载着遗传性状的载体是DNA或者RNA,它们都是由相应基因片断所构成,通过这些基因片断的正确匹配,才能将遗传性状传递到子代。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基因组,需要以碱基对的形式进行匹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基因组,需要首先合成负链RNA,然后再进行匹配。在匹配的过程中,由于基因的组成结构复杂,需要匹配的环节和数量非常庞大,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匹配错误的情况,从而造成匹配之后的基因组与上一代基因存在局部差异,这就是基因突变的由来。
而作为以RNA为遗传核酸物质的新冠病毒,它的基因复制不同于以DNA为模板的生物和其它病毒,而是依靠侵入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在合成酶的作用下,以本身所具有的正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RNA,继而匹配形成新的RNA结构,最后与蛋白质物质完成组装,形成新的子代病毒个体。而在此过程中,合成新的RNA结构,不需要像DNA复制那样需要碱基对的一一匹配,因此更容易出现匹配混乱和错误的情况。
而且,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其增殖数量在代与代之间也是非常巨大的,从而增加了基因突变的速率。不过,由于基因的突变是没有方向性的,病毒的大多数基因突变,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呈现减弱趋势的,只有很少数的病毒子代能够存活下来,因此有较低的概率演化为传染力更强或者毒性更强的子代病毒,决定着突变成功与否的标志,将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耐受性更强,当然这个适应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宿主环境。
影响病毒变异的主要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发生自然突变的机率为10^(-3)到10^(-9)之间,也就是说病毒需要至少增殖1000次甚至10亿次之后才能有突变点的发生,虽然从这个比率来看,病毒发生变异的速率并不高,但是由于病毒结构以及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其核酸遗传物质,比较容易受到细胞内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一些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病毒所寄生和传播的环境,从而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抗作用,都会影响着病毒的变异进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毒、受到机体免疫系统抵抗的不同程度、自然环境的诱导等,都会造成变异速度的差异。
从病毒本身来看,含有基因组越多的病毒,其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匹配的环节就越多,相对于物质组成较简单的病毒,其变异机率要大。另外,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其变异速率也要明显高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
从宿主抵抗能力来看,当病毒的入侵,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之后,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对抗,对抗性越强,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就越高,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宿主环境对其自身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病毒获取的较强免疫逃逸能力,都是通过基因变异获得的。
从药物的干扰作用来看,一般针对病毒的药物,无非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作用于病毒的特殊部位来干扰或者阻止病毒的复制来实现的,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参考上一条因素,而作用于病毒的特殊部位,可以有很大的机率使病毒核酸物质发生一定改变,从而对药物不敏感,出现耐药性变异,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那些抑制病毒能力较弱的药物施用上。
从自然环境的变化来看,当外界环境不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且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病毒死亡的条件下,病毒就有加快变异的倾向,使之尽快通过变异后的复制,获得能够适应环境改变的更多病毒新个体,比如温度的提升、浓度不够的消杀剂作用等等。
总结一下
从病毒的复制周期来看,通常只需要3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复制过程,那么从新冠疫情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那么如何从最初的母代病毒算起,其复制次数也应该在1万次左右。而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组测序作出的目前已经演化为3种不同的毒株,说明其发生变异的复制周期应该在3000次左右,符合关于病毒增殖1000次-10亿次之间发生突变的规律。而推动病毒变异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以RNA为遗传载体、人体免疫系统抵抗作用以及传播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等等。虽然病毒的变异程度处于正常范围,但对于疫苗的研发和实验、防控措施的压力以及个体防护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冠病毒突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E484K突变代表的含义是新冠病毒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484位氨基酸残基从谷氨酸(E)变成了赖氨酸(K)。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E484K突变表示这次突变是在病毒的一个位点发生的。去年年底英国发现的被命名为B.1.1.7.的变异病毒株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17个突变。
不过从病毒进化史来看,变异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去年12月,英国公布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后,张文宏对此进行解释称,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出现变异是其生存进化的自然现象。他认为,新冠病毒成千上万的突变已经出现,但只有极少数可能是重要的,并以可察觉的方式改变病毒。但张文宏认为,突变可用于病毒的传播路径和疫情暴发监测,和致病性或传播力是否增强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上述免疫学专家也认为,从目前看,新冠病毒像其他RNA病毒一样,容易出现突变,但大多数突变没有改变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
那么新冠病毒什么样的变异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上述免疫学专家表示,一般来说,突变发生在病毒关键抗原表位或与其生理活动,比如结合受体、复制活性等有关的分子时,可能会改变感染或致病能力。而判断变异是否严重,只能通过实验研究,特别是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证据。
杨占秋则认为,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有限,不足以全面判断此次英国发生的病毒再次变异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除了突变点位之外,还需要结合突变发生部位,如果发生在病毒关键的致病点位引起氨基酸改变才会有意义。
应对病毒变异还得靠疫苗
与英国专家表现出的担忧类似,在欧洲长期从事病毒感染和免疫研究的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所教授陆蒙吉也对此持审慎态度。他在3日回答《环球时报》关于欧洲为什么这么重视这次病毒变异的提问时表示:E484K发生突变比较重要。近几天变异病毒抗体中和实验结果会很快公布,而根据之前的经验,血清中抗体中和病毒突变株的能力可能会继续下降。
中国大陆发现首例变异新冠病毒病例,这起病例是如何被感染的?
新冠肺炎是全球关注的重点,所有人都希望新冠肺炎可以早日得以解决,随着时间的发展,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英国已检测出变异新冠病毒。近期,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中国日报》表示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报告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这位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是一名23岁的女学生,近期从英国乘飞机返回上海,12月14日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当晚被转移到医院隔离。12月16日诊断为轻型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平稳。该病例同航班所有旅客均按要求落实14天隔离观察措施,隔离期间未报告异常。
这名病例表示她飞回中国的前两天也就是12月12日,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病例回忆自己在公园里跑步时没有戴口罩、等待登机时曾摘下口罩吃饭喝水,这些都可能导致病例被感染。12月24日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名病例的病毒株与此前检测到的病毒株不同,经研究证实,可以断定该患者带有早前在英国发现的变种病毒。
病毒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大多数变异不会导致病毒传染性增加,有时甚至会限制其传播,随着人与动物感染频率的增加,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也会上升。世卫组织表示,初步评估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虽不会增加疾病严重性,但其会导致更高的发病率,产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所以需要采取更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这些变异病毒的传播。世卫组织还建议各国增加对新冠病毒的常规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并监测变体。人们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必须出行,要戴好口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他人,抗疫,人人有责。
新冠变异的病毒叫什么名字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2021年5月,世卫就开始用希腊字母为新冠毒株命名,到目前已命
名11种变异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
第一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和拉美部分国家均已报告发现被“Mu”变异毒株感染的病例。
第二种,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曾表示,正在密切关注被命名为“C.1.2”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
第三种,2021年8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正在对一种名为“Mu”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21进行监测,由于该毒株具有对疫苗的抗药性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因此将该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
第四种,AY.4.2毒株。
第五种,B.1.640毒株。
第六种,德尔塔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华沙株。
第七种,奥密克戎毒株新变种BA.2亚型毒株。还有其他几种奥密克戎的变异种病毒。
新冠病毒有多少种变异毒株?分别有什么特点?
全球约有4000种新冠病毒变种毒株,数量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其中只有几种传播率、感染率,致死率需要主要关注。
到底是什么导致新冠病毒的变异呢?
新冠病毒集体变异的节点——2021年5月1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超40万例,印度阿三“达成群体免疫”的目标变成群体感染。
【新冠病毒在印度易变异的原因】
2020年我国疫情状况被控制,总结出对于疫情有效治疗方案后,新冠又再次席卷了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亚洲日本、韩国、印度也陆续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苗头。当时都说,“西方发达国家有那么好的条件,每天都死这么多人,印度那么脏,肯定更完蛋,印度阿三想当发达大国的梦想又破灭喽~”,可恰恰相反的是,发达国家每日感染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印度的感染数据和死亡人数却只是小幅度上涨。
印度为什么没事呢?没有感染患者吗?
因为印度表演了一出“掩耳盗铃”,不核减、不测温、不纪录,“三不为”贯彻执行。印度政府向全球宣布——他们要做第一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对于如瘟疫一般的印度还是有所作为的,印度几乎80%以上的GDP要依靠他老大哥—美国。2020年西方疫情混乱,停工停产,相应的印度这个美国大型加工厂,也停工停产了,至少还是减少了疫情增长的概率。但是同年7月份印度在本国感染人数紧追美国的时刻,响应美国复工的号召也复工复产了。
可病毒变异的契机也就潜藏在这一时刻,印度对于新冠的“三不”政策,给新冠病毒提供了温床。2021年3月份,印度发现新冠变异毒株——B.1.617.2毒株(德尔塔毒株前身),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同年5月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超40万,且致死率变高,大多数感染者死于无法自主呼吸,有供氧机就活,拔了供氧机就死才得到关注。
此次以超快的增涨速度、更多的致死率,终于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重视,但印度这个国家就不能对它抱太大希望。
整个疫情防护,像是官方工作人员和民众拍警匪片......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在印度出现大规模变异?
印度整个国家宗教信仰氛围浓重
严苛种姓制度的背后是被神化的婆罗门信众所拥护,导致印度阶级固化严重,贫富差异巨大,群众愚昧无知。
2.印度牛是圣物,街道粪便随处可见,细菌滋生
印度认为牛是神的化身,在孟买街头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牛在车海中穿来穿去,一边走一边生产牛尿和牛粪,整条街不注意就可能踩?了。
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再加上印度又热,细菌滋生速度都比别人快,这样的居住生活环境按理说应该极容易让人生病。
3.印度常年和细菌为伍,激化了病毒的变异
印度人的体质,是个谜。疫情早期,印度对于疫情不敏感,甚至出现感染后自身痊愈的情况,早期的新冠病毒对于印度人堪比刮痧,实质性伤害并不大。
整个印度从上到下,对于新冠病毒的举措——喝牛尿。
印度国会议员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喝牛尿防毒,说他每天都会喝一杯......
如此严重的疫情,他们尚且这样,那以前那些小病小灾自我处理方式就更让人一言难尽了,通常生病会找当地宗教领头人做法,所以印度人每次生存下来都是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毒,慢慢的他们的免疫系统越来越强大。
此时病毒为求生存,就会变异,且免疫系统激发的变异会更强大。
【什么是变异毒株?】
病毒的本质是微小的只能依靠活细胞生存的非细胞生物,这也意味着它非常的不稳定。
它通过一次次地复制保证自己存活,新冠病毒通常花10分钟进入细胞,10个小时后释放出1000个病毒颗粒,如果顺利繁殖的话,一天就可以从1到1百万。在这高速的复制下,有些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就死亡了,而有一部分会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错误对于病毒来说是好的,就会被病毒记忆下来,就是变异病毒。
变异病毒会不会正式被作为样本复制,就要看和原病毒相比哪一个更能逃过人的免疫系统。人体内是与病毒共生的状态,大多数病毒刚繁殖出来,就被免疫系统消灭掉,维持人体免疫和病毒的稳态。人的免疫系统对于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关于免疫系统的病一般不好治,甚至有的至今也没有完全根治的医疗手段。
变异毒株得以复制说明其逃脱了免疫系统的监控,有的种类对于人体伤害极大,甚至会破坏免疫系统。
现今,有两种变异毒株是需要极度警惕和防范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和拉姆达毒株。
【德尔塔病毒】
德尔塔(Delta),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Delta)变体。印度日增40万的第二波疫情主要就是由德尔塔变体所推动。
我国南京的德尔塔病毒则是印度德尔塔变体再次变异的结果,相比其他毒株更具有感染性,传播速度快,相比早期新冠病毒夏季不易生存的特点,德尔塔更加亲人且更加耐热。在7月份就已经造成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群众感染,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快,疫苗对于德尔塔有效,但并不完全有效。
此次南京夏季感染人数激增,虽然有当地管控失当问题,但变异毒株也是一重大原因。
唯一较为庆幸的是,德尔塔治疗得当致死率并不高。
【拉姆达病毒】
在德尔塔之后,拉姆达病毒又再次“冒头”。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拉姆达”,去年8月发现的毒株,为何今年八月会被大家注意到呢?
人怕出名猪怕壮,病毒出名自然是因为它出现了曾经没有的特性,且这种特性对于人类极度不友好。
去年8月在秘鲁发现的拉姆达毒株,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复制繁殖也出现了变体。随着变体的不断变化,拉姆达病毒杀伤力不断增强,科学家发现拉姆达病毒有增强传播速度的能力。
虽然拉姆达病毒多发在南美地区,可最初就是由海外旅行传播至南美地区,所以也要对境外输入人员增强管控。最令人担忧的是,经检测发现拉姆达病毒对于疫苗的抵抗力随着不断变种再增强。
时至今日,感觉离以前不需要隔离和口罩的日子越来越远了。
欧乐B牙线上新冠病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欧乐B牙线上新冠病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